很多人覺得住歐洲很貴。 

當然貴。 

也不想想歐元對台幣現在基本上可說是一比五十。 

但是嘛,學生跟家庭主婦總是最積極於撿便宜這種事。我也對生活用品和食物有很強的撿便宜喜好。已經在這裡住很久了,今天特別來介紹一下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好伴侶(喂)



德國沒有像Costco或家樂福這種大買場,雖然有沃爾瑪(Walmart),但是並不普及,所以我特別忌妒美國或法國。德國最多也就只有全聯社等級吧(劃圈)

嚴格來說,德國物價也不是真的高到令人難以忍受,舉例而言,東邊的奧地利和瑞士物價就比德國還高(這個我是用蛋價來算的,夠平民了);法國邊境也有很多台灣留學生會在假日「出國」到德國來採買。德國超市到底是什麼在便宜呢? 其實最基本的麵包、馬鈴薯、奶製品(上從牛奶下至優格乳酪等等等)、火腿、香腸都比法國便宜,法國的超市贏在美麗的甜點區和龐大的海鮮區,但是價格並不怎麼平易近人。

先簡單介紹:在德國這裡,有地域性跟全國性連鎖超市,介紹後者是個簡單的開始。

 

全國性超市兩大對頭要數Lidl(音同leader,但是不用捲舌)和Aldi(音同"阿底")。這兩家都是源自德國的正港貨。

Lidl擁有自營的有機品牌,德國人很愛有機,在台灣,我覺得有機食品可能是有錢人的選擇,這裡領失業救濟金吃有機食品的人卻比比皆是,最近雖然有些關於監控顧客過當等醜聞傳出(這種事情隔壁的法國鄰居家樂福也做過),很久以前的腐肉危機好像也是Lidl(或是阿底),但Lidl曾經在2003年幹掉過Aldi位居第一,是個不容小覷的狠角色。


Lidl目前是歐洲連鎖,最遠到賽普勒斯,英法捷克等等都有連鎖。內觀長這樣:

是,是有點亂,採光也不怎麼樣。德國嘛!看的見貨品就好啦。Lidl會在快到期的商品上貼折價標籤,一般是打七折,這時我就會去買它現做的pizza、甜甜圈、已調味的肉排等等試味道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自四月底,Aldi開始降低牛奶的銷售價格,Lidl(如下圖)當然不甘示弱跟進,原本低脂牛奶一公升66分錢(台幣約33元)降為54分錢(不到台幣25元,這是超商小罐鮮奶的價錢吧 囧),如下圖所見,其它乳製品如酸奶、奶油、優格等等都是降價,保久乳和鮮乳的價格不但相差無幾,跟台灣比起來簡直可以當白開水喝;圖中的三明治乳酪(就是一包十片的那種芝思樂起司)一包也是台幣四十多元,算是非常平實的價格。這裡的乳製品一般價格都比台灣低,雞蛋倒是比較貴,如今要找到十顆盒裝通常是兩歐左右,散裝是更貴的可以不用考慮。我對台灣的雞蛋價格停留在兩年前大概一台斤(600克,算十顆蛋好了)30元的印象,算通貨膨脹現在一斤40好了,也遠比德國便宜。

牛奶降價則導致了難以預測的效應:因為是必需品,德國人通常一抱就是一打,有開車的更不客氣,聚沙成塔下來,可不是小錢,所以地區性的連鎖超市也紛紛降價;最新情況是酪農業(Molkerei+Milchbauer)開始出現抗議聲浪,並且拒絕運輸乳製品。酪農業的根據是,運輸的成本大過批發價,根本就血本無歸,不如不運。而且打算串連整個歐洲的酪農一起抗爭,截至目前(02/06/2008)為止,已經拒運了一星期,不過牛奶等維持低價沒有變動。

Lidl也是個很喜歡來玩「異國週」的超市。最新的遊戲是英國週,如圖,第一排由左至右分別是炸蝦300G(裹麵皮)、馬鈴薯鬆餅680G、烤馬鈴薯1Kg和最有名的魚條+薯條1Kg,最後那項當然是我的目標。Lidl還辦過義大利週、中國週、泰國週等等。之前曾經提到的
德國電鍋,就是在中國週時買的。中國週裡常常會出現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,常常令人感嘆原來外國人對亞洲還是充滿了很有趣的想像。




終於要來談阿底了。
Aldi其實是由兩兄弟經營,分南阿底和北阿底,不才我住的地方(黑森州)是中部,目前暫且是北阿底的管轄範圍。所以給各位看的也是北阿底的Logo。對不起阿底同學,我跟它交情不深,通常是去找便宜的絞肉和蔥,所以其實沒什麼可以介紹的(逃)只能說,阿底是個引領風潮的超市,異國週就是它炒起來的。

阿底的業務範圍其實比Lidl要廣,是個跨洲集團,在美國和澳洲也可以發現它的蹤跡。阿底很多東西幾乎都是傳說中的批發價,蔬果為最。很多德國人只會去阿底買東西,這不是沒有原因的。阿底是第一個推出電信服務的連鎖超市,實惠的手機費率吸引了很多顧客,這點Lidl應該是學它;它也喜歡異業合作,常常推出很多超低價的旅遊行程;阿底的內觀和Lidl有點類似,就是整個有點昏暗。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參拜辜狗大神。

下集要介紹的是Edeka、REWE、tegut還有離我家很遠但值得一提的俄國超市Grand(如果可能的話)。

以上  m(_ _)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EKWgerma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