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『為什麼彈拉赫曼尼洛夫非扭來扭去不可?』
當【交響情人夢】裡的千秋王子這麼抗議時,我也這麼在心裡無聲吶喊。
音樂要從理性中表現激情,還是從激情中表現激情呢??
『這不是扭來扭去!我是希望你對音樂更加熱衷!』
這是教授的經典反駁。
學琴N年,在樂團中雖不是完全能套用,但是頗多觸類旁通。音樂的表現性便是其一。最簡單的說法,彈琴時主調與伴奏都是由自己一個人控制;在樂團裡則強調合諧性,自己不一定就是主角,即便本身有獨奏,也不能不顧替你伴奏的團員。音樂張力要如何表現,在樂團表演裡比獨奏會要複雜的多。
很多人都有欣賞音樂會經驗,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:那些表演時超級投入、『扭來扭去』的演奏者,到底是真投入,還是假作戲?
以我自己非常淺薄的經驗,如果指揮帶得出樂團情緒,那麼這些扭來扭去未嘗不是一劑調味料,讓音樂更加生動豐富有表情。但是我也遇過很內斂的指揮,指出來的音樂一樣有深度與廣度兼具,兩種太補各有所愛。(忍不住把樂團的吸滴拿出來回味兩小時)
然而,畢竟不是每個欣賞者音樂性都很強、對曲目都瞭若指掌、看得懂演出者高深莫測的表情,這時候霸氣的指揮和演出者適時的『扭來扭去』,的確可以起到某種程度的作用,有些指揮或演奏家甚至以此聞名。
現代樂派則是我的最愛,雖然也有激動的樂曲,但是樂派的Fu和浪漫派很不同(點頭),巴哈也可以得心應手,雖然總的來說算是敏感,但由於對表現情感真的不在行,所以直接跳過浪漫樂派(就是彈下去老師會掩面奪門那種太補)。
啊啊,我也想要扭來扭去(滅)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