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幾個月前,我可能在睡夢中得罪哪位大德,手機竟然會收到可怕的簡訊帶著莫名其妙的code,一封就會扣掉我三歐大洋(約台幣150元)。剛加值15歐才一週的我看見點數所剩無幾,精神都快要崩潰了,當下果斷申請另一家易付卡,結果碰上無與倫比的鳥事。
帶著新卡去練琴後,雀躍跳回家,插入還有餘額一歐的新卡,卻發現不能用,對著手冊操作半天,以為跟台灣一樣,要等24小時開卡,天真如我於是先儲值(!),插上手機充電器並安穩入眠。
隔天過了30個小時以上仍然屬於「無服務」狀態,我開始詢問眾家使用歐兔的大俠們,都沒發生過類似狀況,上了應該能開通sim卡的歐兔網頁,卻說要等手機收到確認碼
--->阿娘的,沒有服務我收個X啊!想說合約上也寫:開卡有問題可打免付費電話。不然來打打看
--->結果這隻號碼要用易付卡才能打,市話打出去只是一片刺耳的尖叫。
鎖著的卡片根本不能打,但若已經開卡了,也就不需要這個電話了...德果仁...果然是喜歡耍人?!
有人說,怎麼不去店裡問清楚?也許是卡片壞了。~~客倌啊,這裡服務業沒這麼體貼!我週五辦卡,等過了所謂的24小時之後,早就是週六下午了,德國不流行週六下午開店,更別說週日,堂堂德國手機店店員豪邁的「馬上就能用」的保證,其實是我從週五到週日整整三天的惡夢啊。
有時莫非定律就是這麼討人厭:
A堂課的報告我得失心不重,結果分數和評價都很高;B堂課比較重要故我全力以赴,卻在報告當天發生一連串慘事---
出門搭公車時發現講稿少一半,猶豫是否要以遲到換完整(一點)的演講,終究還是鐵了心遲到將近40分鐘(其實是因為沒講稿就不會報告了)
仁慈的系主任竟然因為我遲到而先討論了第二篇文章,先不想是否在老師心中已經信用破表,我懷著感激的淚水開始說起報告內容,講完才發現整個zusammenfassung也太短!!
偏偏這個文章不但用英文寫,句法結構複雜不說,又很難懂(macho, machismo, masculinity, masculinization... ...照字翻是不可能期待大家聽懂的),作者還發明/借用了他X多的詞彙(如transruption等等)... ... ...放眼望去,大家的文章都是白的,一點註記也無!!沒有念文章就沒有討論空間了,遑論有人提問或回答...拎杯我設計問題是設計辛酸的吧!
所以我負責的這篇文章,以史上最快速度被「討論」了過去,寫完課程感想,大家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地飄離教室,留我一人以幼兒般的語言回答教學評量。
真不懂這是不是另類的外國人歧視。(誠心希望是我想太多)
很少朋友知道我其實喜歡Michael Jackson跟喜歡馬莉蓮曼森差不多,敝人的外國藝人collection裡以我擁有他三張吸滴為冠。
雖然我惋惜他的隆鼻和(傳說中)的漂白手術,但我更喜歡他創新MTV拍攝理念,也喜歡他人道關懷一本初衷。
那天莫名起了個大早,進廚房拿牛奶,義大利鄰居菈塔帶著不可思議的表情跟我說MJ猝死了,我一直沒有真實感,照常上課,照常買菜。課堂上老師與同學一如往昔,嗅不到任何情緒波動。除了其中一堂系主任談民族認同時提及他,與撲天蓋地的新聞插播之外,總覺得那些只是為了最後一場演唱會做的宣傳。
直到trauerfeier那天,說是德國七點播出,但由於心繫報告,我也沒有什麼非收看不可的想法。做完慘淡的報告回到家,渾渾噩噩與學妹調笑聊天一陣,已經接近八點,為了轉移心思,想說看看也不錯,一開電視剛好是瑪利亞凱莉在唱"i'll be there",而老實說,她唱得並不好,不是像usher一樣悲傷到哽住,而是整個神遊(可能在想低胸是否不夠低或鑽石不夠閃),加上flashing fingers比她的tone還搶戲,害我整個不蘇糊起來。但是後來的致詞與表演漸漸讓我淚如雨下,很多人笑著、或是忍著悲傷,談論他們與MJ在一起發生的趣事,我才真正感覺到MJ真的死了,因為如果一個人沒有去世,是不會被這樣討論的。
那首MJ兄弟獻唱的'smile',藝術上不完美,感情上倒是有touch到我,最後的兩首標準世界大合唱也用掉了我幾十抽面紙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我和菈塔在廚房,聽著德國前名模強忍淚水朗誦小王子的書摘,又忍不住下台跑去抱MJ的小朋友,兩人對著電視默默拭淚,身後另外兩名韓國人,竟然加大馬力『囌囌囌』吸著泡麵,還對著手機展開韓語三方會談。
---->這群韓果仁,平時愛上教堂信基督是你家的事,但是教會聚餐都曠日費時地在我們樓層舉辦、走廊上飄著長年泡菜味讓管理員以為亞洲人就是罪魁禍首;出入無論清晨還是深夜都大力摔門、在回音走廊上高聲講話,以為見了面面帶微笑就可以粉飾太平;現在還在別人哭泣時大聲進食,是想比持久力還是比聲量?!
不要說我太纖細,我覺得是他們太粗線條了!
A的德國朋友,是俄羅斯裔的德國人。
先不說他個人對德國和對俄羅斯的情結,光拿「自己如何學外語(此指中文)」、和「外國人應該如何學德語」這件事來說,就一直有出入很大的雙重標準。
例如:他在德國總覺得俄羅斯人比較好相處,也常常覺得德國政府政策比不上俄國,但是一踏出國門,就只會說自己是德國人,原因?當然是德國名氣比俄國響亮。
又例如:A住在德國,是個大學新鮮人,向他討論如何能多交德國友人以增進德語能力,他竟也沒有前言後語,就斷定A之所以沒德國朋友,是因為她都不說德語、不夠主動融入德國生活。殊不知他倆認識至今,A可是全程都以德文交談(因為對方雖說要學中文、卻只會十句「你好嗎?謝謝」之類的短對話);在大學裡,A也是卯盡全力參加系上迎新等各項活動,講中文的朋友更是小心翼翼不敢多交,就怕開始依賴起母語。
這個朋友甚至還大言不慚地說,在德國不想學中文,因為沒有好的中文師資與課程,他覺得一旦踏上台灣,他的中文自然會漸漸變好。
言猶在耳(sorry,他的論調在我心裡激起了太大的漣漪),現在這位雙面人在台灣生活了半年有餘,中間經歷了中文班被降級、和與台灣人出遊卻鴨子聽雷等等恥辱的事件,開始選擇性忘記自己當初「在台灣絕不說英文或德文」的豪語,埋怨起台灣人為什麼明明會英文,卻不想跟他講;又唉聲嘆氣說都沒朋友,沒人要邀他出去。
我們心想:唷喔,你的『姿染而染學喜洋眾語言』理論,現在應該觸礁了吧?以為把人丟到國外,學外語就手到擒來了?你以為我們的德文是因為在德國,所以自動變好的嗎?德文好的外國人,德國人都不一定想親近了;何況你在台灣,中文卻爛到一個不知道該怎麼評斷的地步--->除了趨之若騖的西餐妹之外,如何期待你會有其他朋友?
要學中文的人,現在反過來嫌大家都不說英文,真是荒天下之大謬!
最糟糕的是,他給A的那些學習外語建議,他自己卻半點也不用,我很好奇自大如他是有沒有看到這些盲點。
總之這是篇抱怨文。
很多人以為不抱怨,日子就是過得很愜意,不,我只是很少抱怨而已。
留言列表